“黃平有三朝橋,更有‘四代路’,老湘黔線、老五甘線、二級公路、余凱高速,公路的歷史都匯聚在這里,而且風景秀美,邊上那塊心形石頭吸引好多游客來打卡。”黃平縣交通運輸發(fā)展中心主任龍敏杰在“四好農村路”八道拐觀景臺處介紹道。
日前,黃平公路管理段組織技術干部到黃平縣交通局管養(yǎng)的X8B4南門橋至大石段、S103上塘至木江段、X8B3木江至舊州段“四好”農村示范路參觀學習。
“四好農村路”在管養(yǎng)和運營方面工作思路新穎,X8B4南門橋至大石段臨邊臨崖路段較多,結合現有的公交招呼站臺,加以花草點綴和地磚鋪筑便設置成了休息點、觀景臺、司機之家,有效提升了公路運營和服務水平;S103上塘至木江段自然村寨較多,在路側沿途播撒花種,不僅增添田園色彩,減緩司乘人員視覺疲勞,更是自然的道路分界線和“彩色標線”,增添了旅途樂趣;X8B3木江至舊州段自然風貌完整,結合各村寨特產特征和少數民族圖騰制作成文化圖標,安放在公路小品或者黨建標語上,再用廢舊材料制作成“假浮雕”,既節(jié)約成本、耐久免修,又可以提升公路造型多樣化和獨特性……
黃平公路管理面臨G551路面改造工程項目的關鍵時期,又逢“和美城鄉(xiāng)”四大行動攻堅期,為鞏固提升生態(tài)文明公路建設成果,著力打造“暢安舒美”樣板路,黃平公路管理提前部署、提早謀劃,通過“請名師講課”的方式,學習本地區(qū)公路建管養(yǎng)方面成熟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取長補短,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檢視整改、推動發(fā)展結合起來,在“學思用”和“知信行”上走深走實,把學習“干貨”轉化為工作實效。要促進公路養(yǎng)護高質量發(fā)展“開花結果”,不僅要在精細化養(yǎng)護管理上下功夫,更要把黨建文化、民俗文化與公路文化無縫融合起來,走出一條有特色、有亮點的文化自信道路。(貴州省公路局官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