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北京日報》報道,日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發(fā)布《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申報公告》。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將女性申請人的年齡要求放寬至40周歲,對男性申請人的年齡要求仍為不超過35周歲。
此次放寬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年齡限制,有助于促進女性公平就業(yè)與職業(yè)發(fā)展。在科研項目資助中,專門設立青年項目,是為了打破“論資排輩”,給青年科研人員更多的機會。為了讓青年科研項目確實起到資助青年的作用,設定申請者的年齡限制是合理的。但是,對于申請人的年齡限制,質疑聲越來越多。
很多35歲以下的女性,要生育、承擔更多養(yǎng)育子女的家庭責任,就是生育孩子后很快投入工作,相比男性,生一個孩子,也會少半年到一年左右投入科研工作的時間,如果再生二孩、三孩,會對女性投入科研有更大影響。去年11月,《中國青年報》曾有報道,從拿到博士學位,到教學、科研、發(fā)表論文,一個女性學者在職業(yè)階梯上“最難熬的10年”,往往是她們的最佳生育年齡。怎樣平衡事業(yè)與家庭的關系,是不少女性科研工作者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
考慮到女性面臨的實際問題,早在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就已經將女性申請青年科學基金的年齡限制放寬至40周歲;2024年,又將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年齡限制,由45周歲放寬到48周歲。但是,在社科領域,青年項目女性申請年齡限制還一直維持在35歲以下,未作調整。而相比自然科學領域,社科領域的女性學者更為集中。
國家社科基金將青年項目女性申請年齡放寬到40周歲以下,是借鑒、推廣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做法,值得肯定。這一放寬年齡的舉措,也會帶動其他項目,放寬對女性申請者的年齡限制。國家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鼓勵適齡女性青年結婚生育,也需要從女性青年的實際出發(fā)。除了放寬申請青年項目的年齡限制外,考公、考編等的年齡限制,以及應屆生身份也需要逐步清理。比如,有的女性高校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就選擇結婚生育,再找工作,考公、考編,就不再有應屆生身份,而不少崗位只針對應屆畢業(yè)生。這對女性高校畢業(yè)生來說,會讓她們陷入結婚生育還是先找工作的兩難之中。
對于女性學者來說,放寬青年項目的年齡限制,還只是給她們創(chuàng)造良好科研環(huán)境的第一步。要讓包括女性學者在內的所有學者,擁有更好的科研環(huán)境,需要破除局限的評價規(guī)則。在當前的學術評價體系中,申請項目對一名青年學者來說,可謂至關重要,不但可以獲得經費資助,還意味著可獲得“頭銜”和“帽子”。在此評價體系中,給女性學者創(chuàng)造更好的申請科研項目的條件,是對女性的友好舉措,但要更為友好,則需要從根本上破除極端功利的評價觀念,更關注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與實際貢獻。
蔣理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